幸福人壽股權變動、經營隱憂浮現:會計調整難掩盈利困境、投資風險增,2025開局不利

2025-05-22 12:49:45 综合金融 author

幸福人壽股權變動與經營現況:隱憂浮現

股權結構調整:存款保險基金的介入

最近,幸福人壽發布了一則股權變動公告,揭示了其股東結構的一次重大調整。深圳億輝特因與存款保險基金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將其持有的約4.66億股幸福人壽股份(占比4.6%)轉讓給存款保險基金。這不僅是一次單純的股權轉移,更反映了幸福人壽背後潛藏的財務風險,以及監管機構對於問題企業的介入。

幸福人壽表示,已按規定向監管部門提交了相關備案文件,並在2024年11月收到監管部門的備案完成通知,並於2025年4月底完成轉讓股權的解凍結及解質押的工商備案工作。這次股權變動的完成,意味著存款保險基金正式介入幸福人壽的股東行列。

轉讓完成後,深圳億輝特持有幸福人壽的股份比例降至4.672%,退居第六大股東,而存款保險基金則以4.6%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七大股東。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和席位保持不變。這種股權結構的變化,是否會對幸福人壽的未來發展策略產生影響,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幸福人壽:股權易動的背後

除了這次股權變動,幸福人壽的經營發展狀況也同樣值得關注。近年來,在業務持續擴張的同時,幸福人壽在行業轉型與市場波動中,開始顯露出多重隱憂。尤其是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幸福人壽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盈利困境與投資策略:高風險的豪賭?

帳面利潤的假象:會計科目調整的魔術

幸福人壽2024年年報顯示,其保險業務收入達229.55億元,同比略有提升,淨利潤也實現了扭虧為盈,達到1.95億元。但仔細分析其利潤結構,卻發現這份盈利並非完全來自於主營業務的改善。2024年幸福人壽的營業利潤仍然是虧損的,而最終淨利潤之所以能夠轉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南京銀行的股權投資,從原來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劃轉到“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從而大幅增加了營業外收入。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幸福人壽實現營業外收入高達12.28億元,相較於2023年末僅有的0.26億元,暴漲了超過十二倍!

這種會計科目的調整,雖然在帳面上美化了利潤,但實際上並未改變幸福人壽盈利能力承壓的現狀。這種仰賴會計操作的盈利模式,猶如空中樓閣,一旦失去外部“助力”,利潤便可能再次面臨大幅波動。這種現象讓我聯想到某些企業慣用的財報“障眼法”,短期內或許能迷惑投資者,但長期來看,終究難以掩蓋其內在的經營問題。所以說,看財報不能只看表面數字,更要深入挖掘數據背後的真相。

重押股票的風險:市場波動下的隱憂

幸福人壽在保費端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勢頭,但在利潤端卻無法做到相對穩定的盈利,這與其熱衷炒股的投資策略有著密切關係。在投資資產配置方面,幸福人壽仍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但其權益類投資資產佔比也相對較高。在當前資本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這種投資結構很容易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截至2024年末,幸福人壽淨資產規模為87.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為2.74%,主要是由於公司投資的股票及債券產生的公允價值收益推動其他綜合收益大幅增長所致。

雖然受益於2024年加大對資本市場的研判力度,幸福人壽的財務及綜合投資收益率較上年均有所上升,但投資收益這一指標極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穩定性較差。2018年幸福人壽就曾因投資端失利而出現較大虧損,當年受資本市場大幅下行影響,其權益類投資出現大規模虧損,導致公司年度盈利端呈現出68.01億元的巨額虧損。這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警示我們過度依賴高風險的投資策略,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非標資產的泥淖:違約風險的陰影

除了收益穩定性不足,幸福人壽的投資業務還存在一個更大的隱憂,那就是存量違約非標資產規模較大。根據聯合資信的評級報告,2024年幸福人壽新增了兩筆違約投資資產,合計投資餘額為5.03億元,並相應計提了4.24億元的減值準備。截至2024年末,幸福人壽所投資的非標資產涉及違約的帳面餘額高達58.94億元,較年初增加8.55%,其中大部分都是投資的信託計劃,融資主體主要涉及房地產業、醫藥業等。而針對這些違約投資,幸福人壽不得不進行減值計提,當期合計減值計提比例為50.3%。

在當前信用事件頻發的市場背景下,如此龐大的非標投資規模,意味著幸福人壽未來仍將面臨巨大的存量風險資產處置與減值壓力,這無疑會對其盈利能力造成拖累。特別是房地產業,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風險日益凸顯。幸福人壽重倉房地產相關的非標資產,無疑是將自己置於一個高風險的境地。這種投資策略,簡直就像在蘇花公路上開快車,一不小心就可能墜入懸崖。總之,幸福人壽的投資策略,實在是讓人捏一把冷汗。

2025開局不利:一季度業績雙降的警訊

投資收益大幅下滑:拖累整體業績

進入2025年,幸福人壽的開局顯然不太順利,未能延續去年的良好表現,反而面臨保費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的困境。根據其最新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幸福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3.01億元,同比下降7.14%;淨利潤更是由上年同期盈利的3.43億元轉為虧損0.56億元。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預示著幸福人壽可能正面臨更深層次的經營問題。

分析其利潤由盈轉虧的原因,仍然與投資端表現不佳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幸福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為1.61%,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綜合投資收益率僅為0.1%,與2024年同期的3.76%形成鮮明對比,降幅高達97.34%。這種斷崖式的下滑,讓人不禁質疑幸福人壽的投資策略是否出現了偏差,或者受到了外部市場環境的嚴重衝擊。要知道,投資收益是保險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此大幅度的下降,無疑會對其整體業績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就如同WTT賽事中,一個關鍵球的失誤,往往會導致整場比賽的失利。

償付能力隱憂:同業比較下的弱勢

償付能力是衡量保險公司財務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幸福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6.98%,較年初下降1.35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3.34%,較年初增長4.17個百分點,最近一期的風險評級為B。雖然從表面上看,幸福人壽的償付能力指標均高於監管紅線,但考慮到中國保險行業普遍採用強監管模式,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都遠高於監管要求,因此幸福人壽的償付能力在人身險同業公司中,其實排名相對靠後。

《每日財報》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幸福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排至倒數第四名,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位至倒數第八。這意味著,與同業相比,幸福人壽的償付能力指標仍處於較低水平,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這種情況,就像在PLG冠軍賽中,你的隊伍勉強及格,但其他隊伍都表現出色,你自然會感到壓力巨大。總之,幸福人壽的償付能力狀況,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畢竟,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穩健的財務狀況才是生存的根本。

產品結構與客戶服務:亟待優化的短板

產品線單一:終身壽險的依賴症

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幸福人壽的產品及服務端。以2024年為例,其保費收入居前五的產品,清一色都是終身壽險,分別是:幸福傳世金生2.0終身壽險、幸福財富尊享2.0終身壽險、幸福財富尊享終身壽險、幸福尊享終身壽險和幸福慧享終身壽險。這五大產品去年共計錄得159.23億元的保費,佔總保費收入的69.37%。這如同布萊頓對利物浦的比賽,戰術過於單一,容易被對手看穿。

可見,終身壽險產品是幸福人壽的“扛把子”,成為拉動保費端增長的主力軍。但這種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現象,也暴露出其產品結構的明顯缺陷。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隨著預定利率的下調,以分紅為主的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開始成為各大壽險公司的熱銷標的,不少險企的分紅險保費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2024年幸福人壽的分紅險保險業務收入卻出現了一定滑坡。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該公司普通壽險取得保費收入195.16億元,同比增長3.63%,佔當期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重高達85.02%;而分紅險則為22.05億元,同比減少了8.32%,占比從上年末的10.69%直接降至個位數,僅為9.6%。這種情況,就像Ocha飲品店只賣紅茶,而忽略了其他受歡迎的飲品,自然會失去一部分市場。

退保率攀升:客戶信心的考驗

衡量一家壽險公司服務能力好壞、產品設計強弱,退保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根據2024年各個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數據,幸福人壽去年每個季度的退保率都在環比上升。2024年第一季度,其綜合退保率僅有1.69%,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綜合退保率則依次為2.64%、3.35%、3.98%。而在今年一季度,該公司退保率和退保金額最高的產品,是幸福財富穩贏年金保險(A 款),年度累計退保率達7.6%,年內退保規模高達5.65億元。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客戶對幸福人壽的產品和服務產生了不滿,或者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感到擔憂。退保率的攀升,無疑是對幸福人壽客戶信任度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提醒公司需要認真反思其產品設計、銷售策略和客戶服務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高退保率不僅會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更會損害其品牌形象,長期來看,將會對其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內憂外患:幸福人壽的挑戰與轉機

除了上述問題,對於幸福人壽來說,目前面臨的困難還有不少,其中股權結構的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就是一件大事。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除第一、二大股東誠泰保險、東莞交投集團外,該公司另有16位股東中,就有高達6位股東的股權處於質押、凍結的異常狀態。其中質押25.3億股,質押比例合計24.64%;凍結26.94億股,凍結比例合計27.6%。由此計算,目前幸福人壽股權質押/凍結合計52.24億股,所佔總股本高達51.57%,比例較高。這讓人不禁聯想到王文洋包養事件,股權結構不穩定,如同地基不穩固,隨時可能出現變故。

知名評級機構聯合資信曾發布評級報告稱,幸福人壽股權質押比例仍較高,且部分出質股權處於凍結狀態,部分出質股權所涉及股東的經營狀況也出現惡化,需關注對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的影響。這種股權結構的脆弱性,無疑會增加公司的經營風險,甚至可能引發控制權之爭。看看仁寶股價的波動,就知道股權穩定對於一家公司有多重要。

總體來看,幸福人壽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今年開局就遭遇了罕見的“開門黑”,而且挑戰也是全方位的,無論是負債端還是投資端,矛盾都越來越突出。接下來,幸福人壽將會在哪些戰略方向和業務調整中找到新突破口來扭轉頹勢?這值得我們持續觀察。或許,幸福人壽需要像苗博雅一樣,勇敢面對挑戰,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又或者,可以考慮發行威力彩,吸引更多投資者,解決資金困境。無論如何,幸福人壽都需要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當然,如果能推出像 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 一樣受歡迎的產品,或許也能帶來轉機。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