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银行惊天内幕:大股东"五折甩卖"无人问津,IPO梦碎在即?!

2025-03-21 20:14:33 综合金融 author

引言:汉口银行的IPO困境与股东撤离

近年来,汉口银行这家地方性银行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屡次筹谋上市却始终未能如愿,至今仍停留在辅导期,距离提交招股书似乎遥遥无期。更引人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汉口银行的股东们纷纷开始“清仓”股权,曾经的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也退居其次。中国电信更是多次挂牌转让汉口银行的股份,甚至不惜以“五折”的低价出售,但即便如此,仍然无人问津。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汉口银行的股权流动性极度低迷,市场对其信心明显不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汉口银行的IPO困境?又是什么促使大股东们急于抽身离场?汉口银行又该如何破局,才能实现其长达十多年的IPO梦想呢?本文将深入分析汉口银行面临的挑战、合规风险以及盈利模式等问题,并探讨其可能的自救之路。

第一部分:汉口银行面临的挑战

汉口银行作为一家有着自身布局和业务体系的银行,在IPO的道路上却遭遇重重阻碍。其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资本状况和资产质量两方面。

资本吃紧与补充困境

截至2023年末,汉口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7.61%,勉强高于监管要求的7.5%的红线。

汉口银行资本吃紧、逾期激增、内控失序、盈利下滑,圆梦IPO渐行渐远?

相比之下,齐鲁银行2023年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38%和10.54%。即使是湖北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其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分别达到了12.15%和9.82%,均优于汉口银行。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资本吃紧意味着汉口银行在信贷投放和风险资产扩张等方面将受到较大限制,一旦不良贷款进一步暴露,资本充足率可能快速下滑,进而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营。

虽然汉口银行在2024年通过增资扩股募资45.86亿元,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9.29%,暂时缓解了资本压力,但长期的资本补充仍然面临隐忧。一方面,增资方的未来增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此次增资扩股的主要认购方是湖北省内的11家国有企业,未来能否继续支持汉口银行的资本补充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增资扩股对资本补充的可持续性也存在疑问。虽然近年来地方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补充资本的案例不少,但效果往往有限。

更重要的是,汉口银行IPO受阻是其资本补充渠道受限的一大核心原因。自2010年引入联想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汉口银行就启动了上市计划,但十多年过去,仍然处于上市辅导期,IPO进程一拖再拖。

在IPO受阻的情况下,发债“补血”也难以解决核心资本问题。过去几年,汉口银行主要依靠发行债券来补充资本。然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只能提升资本充足率,却无法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相比之下,一些城商行正在积极探索可转债、优先股等创新资本补充方式。

不良贷款抬头,资产质量堪忧

对汉口银行未来发展影响更大的,是其不良贷款率攀升和逾期贷款骤增。截至2023年末,汉口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61%。2024年6月,该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攀升至2.92%,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汉口银行资本吃紧、逾期激增、内控失序、盈利下滑,圆梦IPO渐行渐远?

相比之下,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在2023年出现小幅下降,多数银行已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

不良贷款率高企的背后,是汉口银行的逾期贷款“暴增”。截至2023年末,该行逾期贷款规模达144.41亿元。

第二部分:合规风险与内部控制

除了资本和资产质量方面的压力,汉口银行还面临着合规风险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挑战。

监管处罚频发,合规管理漏洞凸显

近年来,汉口银行因违规放贷、贷款管理混乱等问题,屡遭监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该行多次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2023年9月,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等问题,汉口银行被罚款100万元。

汉口银行资本吃紧、逾期激增、内控失序、盈利下滑,圆梦IPO渐行渐远?

2024年4月,汉口银行更是因14项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以485万元的重罚。这些违规行为涉及信贷管理不到位、贷款用途不合规、违规向房地产企业放贷、违规审批授信等。

汉口银行资本吃紧、逾期激增、内控失序、盈利下滑,圆梦IPO渐行渐远?

在这次处罚中,“以贷转存”、“贷款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未按规定执行贷款五级分类”等问题,表明汉口银行在贷款管理、资产质量认定和资金流向监管上存在较大的合规风险。

除了监管处罚,汉口银行原董事长陈新民的“落马”也对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23年12月,陈新民因“靠金融吃金融”、“违规发放贷款”等问题被“双开”。

优化合规管理的建议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为了加快推进IPO进程,汉口银行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合规管理,提高治理水平:

  1. 强化董事会治理结构: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减少股东对银行经营的直接干预,引入独立董事,提升市场化决策能力。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确保银行重大决策透明可查。

  2. 优化信贷审批机制: 提升风控落地执行力,强化贷款“三查”制度,加强贷前尽职调查和贷后管理,确保贷款用途合规。此外,还应提高风控团队的专业能力,并引入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信贷管理评估。

  3. 严格管理关联交易: 防范利益输送风险。设置关联交易“红线”,对大股东的授信占比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度依赖股东资金。同时,建立独立的关联交易审查委员会,增强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4. 加大合规投入,优化内控体系: 考虑设立独立的风控和合规管理部门,提高对信贷业务的实时监督能力。加强对高管人员的审查,确保银行治理层廉洁合规,杜绝权力寻租。

通过强化治理结构、优化信贷管理、严格关联交易监管和完善内控体系,汉口银行才能真正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为未来的稳健发展和IPO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盈利模式与市场信心

汉口银行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资本和合规,其盈利模式和市场信心也对其发展前景构成威胁。

盈利模式单一,净息差承压

汉口银行近年来的经营模式主要依赖信贷规模扩张驱动增长,盈利模式较为单一。2023年,汉口银行的净息差仅为1.3%。

相比之下,江苏银行的净息差为1.98%,宁波银行的净息差为1.88%。即使是湖北银行,其在2023年的净息差也达到了1.76%。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汉口银行的净息差明显低于同业水平,反映了其盈利能力面临较大的压力。

股东加速撤离,市场信心不足

经营压力加上十多年IPO未果,股东的“清仓”和“五折卖股”背后反映了市场对汉口银行发展前景的担忧。

2024年2月,中国电信将其持有的汉口银行股份挂牌价格调至每股2.65元,较首次挂牌时的5.29元几乎腰斩,即便如此,市场仍然没有明显的收购意愿。

联想控股自2009年投资汉口银行以来,一直是第一大股东,但2024年增资扩股后,武汉金控取代其位置,联想控股持股比例降至11.10%。

此外,中国移动、湖北通信、中国长江动力集团、中技国际工程等股东也挂牌出售股权,甚至出现连续多次流拍的情况,也说明市场对汉口银行的股权流动性缺乏足够的信心。

IPO长跑如何实现?

未来,如何突破增长瓶颈,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提高资本市场认可度,成为汉口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

汉口银行早在2010年即启动IPO辅导,但十多年过去,仍未进入招股书提交阶段。2023年,海通证券发布的第60期IPO辅导报告指出,汉口银行“资本充足率面临一定压力”。2024年,汉口银行增资扩股45.86亿元,提升了资本充足率,但长期资本补充能力仍然不足,IPO进程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与汉口银行相比,湖北银行虽然IPO进程也不顺利,但2023年3月已转入注册制通道,IPO申请状态变为“已受理”。这或许表明市场对湖北银行的上市信心略强于汉口银行。

事实上,2021年银行IPO恢复后,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农商行和上海农商行4家银行先后上市,2022年1月兰州银行也成功上市。如果汉口银行整体发展状态健康,成为湖北省第一家上市银行并非没有可能。

那么,汉口银行能否突破困境,提振市场信心,缓解经营压力呢? 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优化盈利模式,减少对信贷规模的依赖,提升非息收入: 尝试加快发展财富管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业务,推动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发展支付结算、投行业务、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引入金融科技,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 提升银行品牌竞争力,拓展零售与小微市场,提高市场认可度: 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高端零售客群的渗透,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提高客户黏性。通过发展私人银行、家族信托、财富管理等高端金融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基于科技赋能,优化用户体验,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 强化资本管理,提高股东回报: 降低高风险资产比重,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减少不良贷款对资本的侵蚀,提高资本充足率。通过分红政策优化,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提高股东回报率。

  4. 加快IPO辅导进程,优化股权结构: 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监管合规,以提升IPO审批成功率。优化股东结构,增强市场化治理能力,减少大股东干预,提高经营独立性。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董事会治理,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股权流动性。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路演、分析师会议等方式,增加市场认可度,为IPO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结论:汉口银行的未来展望

汉口银行的IPO之路充满挑战,既有资本和资产质量的压力,也有合规风险和盈利模式的困境。股东的撤离和市场信心的不足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汉口银行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仍然有机会突破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汉口银行能否下定决心,从优化盈利模式、提升品牌竞争力、强化资本管理和加快IPO辅导进程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汉口银行能否突破困局、增强盈利能力、成功实现IPO,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